欢迎光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百科!

校园百科

“物理学”分类下的词条

该分类下有16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 爱迪生效应
    • 词条创建者:百科小编
    • 创建时间:2018年05月23日10:38
    • 编辑:1次 | 浏览:4517次
    摘要:爱迪生效应,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托马斯·爱迪生1883年5月13日发现的,但却要从1877年说起。这一年爱迪生发明碳丝电灯之后,应用不久即出现了寿命太短的问题:因为碳丝难耐电火高温,使用不久即告“蒸发”,灯泡的寿命也完结了。爱迪生千方百计设法改进,1883年他忽发奇想:在灯泡内另行封入一根铜线,也许可以阻止碳丝蒸发,延长灯泡寿命。经过反复试验,碳丝虽然蒸发如故,但他却从这次失败的试验中发现了一个稀奇现象,即碳丝加热后,铜线上竟有微弱的电流通过。铜线与碳丝并不联接,哪里来的电流?难道电流会在真空中飞渡不成?在[阅读全文]
  • 电子管
    • 词条创建者:百科小编
    • 创建时间:2018年05月23日10:36
    • 编辑:1次 | 浏览:5430次
    摘要:电子管,是一种最早期的电信号放大器件。被封闭在玻璃容器(一般为玻璃管)中的阴极电子发射部分、控制栅极、加速栅极、阳极(屏极)引线被焊在管基上。利用电场对真空中的控制栅极注入电子调制信号,并在阳极获得对信号放大或反馈振荡后的不同参数信号数据。早期应用于电视机、收音机扩音机等电子产品中,近年来逐渐被半导体材料制作的放大器和集成电路取代,但目前在一些高保真的音响器材中,仍然使用低噪声、稳定系数高的电子管作为音频功率放大器件(香港人称使用电子管功率放大器为“胆机”)。[阅读全文]
  • 星际云
    • 词条创建者:百科小编
    • 创建时间:2018年05月23日10:34
    • 编辑:1次 | 浏览:3370次
    摘要:星际云是怎么产生的呢?宇宙中有无数的能发光、发热的恒星,而发光、发热的恒星每时每刻都在向星际空间抛撒大量的微细物质,如质子、电子。这些被恒星抛弃的微细物质,在离开恒星后,便在太空中漫游,先由质子、电子互相结合,变成单个氢原子,或其它原子。在这一过程中它们要吸收恒星发出的光和热,使太空始终保持在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经过漫长的时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太空中漫游的以氢气等气体物质为主的微细物质,经过互相碰撞、互相吸引会逐步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团巨大而稀疏的星际云。[阅读全文]
  • 引力波
    • 词条创建者:百科小编
    • 创建时间:2018年05月23日10:33
    • 编辑:1次 | 浏览:4749次
    摘要:在物理学中,引力波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辐射源向外传播,这种波以引力辐射的形式传输能量。在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的存在是广义相对论洛伦兹不变性的结果,因为它引入了相互作用的传播速度有限的概念。相比之下,引力波不能够存在于牛顿的经典引力理论当中,因为牛顿的经典理论假设物质的相互作用传播是速度无限的。 各种各样的引力波探测器正在建造或者运行当中,比如 advanced LIGO(aLIGO)从2015年9月份开始运行观测。 可能的引力波探测源包括致密双星系统[阅读全文]
  • 黑洞
    • 词条创建者:百科小编
    • 创建时间:2018年05月23日10:30
    • 编辑:1次 | 浏览:5506次
    摘要: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 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将大量物质集中于空间一点,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在质点周围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命名为“黑洞”。 “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阅读全文]
共4页,跳转至

手机端

手机端

联系我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