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刚
文小刚,物理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格林讲席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
- 中文名:文小刚
- 本科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最高学历:博士
- 最高学历毕业院校:普林斯顿大学
- 职业:物理学家
- 主要成就:2017年Oliver E.Buckley奖 ,2018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文小刚教授是我校物理学院772校友,1977年从陕西西安市48中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学习,1981年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通过CUSPEA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深造,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现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任加拿大滑铁卢圆周物理研究所牛顿讲席教授。曾荣获海外华人物理学协会1994年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和1992至1997年的斯洛恩奖。他建立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拓扑序理论和边缘态理论,预言了双层量子霍尔体系中的超流/超导现象;提出了研究高温超导机理的SU(2)规范场理论、量子序理论和自旋口袋(Spinbag)模型,这方面的研究对全面认识高温超导体的相图,尤其是在欠掺杂区所出现的大量反常物理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并论证了分数量子霍耳效应基态的拓扑有序性,建立了描述分数量子霍耳效应低能元激发的边缘态手征Luttinger液体理论。为了推广朗道关于相和相变的对称破缺理论,建立了拓扑序理论和量子序理论,并预言了新的物质态;揭示了拓扑序和量子序的弦网凝聚的本质,并用弦网凝聚提出了统一光和电子的理论。
文小刚主要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物理理论,从事量子霍尔液体、高温超导体、拓扑序/量子序及新的物质态,基本粒子的起源的方面的研究。
2018年8月8日,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宣布了2018年狄拉克奖章(Dirac Medal)的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的华人学者文小刚获得,在研究量子力学如何影响多体系统方面做出了独立贡献,引入了原创的交叉学科技术。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1日,美国物理学会宣布,将2017年Oliver E. Buckley奖颁发给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文小刚教授和加州理工学院Alexei Kitaev教授。Buckley奖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美国物理学会(APS)宣布文小刚教授因其拓扑序理论及其在广阔领域内物理系统中的影响(For theories of topological order and its consequences in a broad range of physical systems)而获奖。
Oliver E.Buckley奖被认为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1952年AT&T 贝尔实验室创立该奖,用于纪念贝尔实验室主席Oliver E.Buckley先生。该奖用于表彰凝聚态物理的理论或实验成就,评选标准强调必须是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贡献,通常每年授予一位获奖者,但有时也允许分享。
标签
- 巴克利奖获得者
- 物理凝聚态
- 中国科大校友